2013年全球正極材料供應量為11.57萬噸,同比增長26.86%,主要產品有鈷酸鋰(LCO)、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(NCM)、鎳鈷鋁酸鋰三元材料(NCA)、錳酸鋰(LMO)、磷酸鐵鋰(LFP)等,各自的供應量分別是:LCO 31,450噸,NCM 48,100噸,NCA 7,750噸,LMO 19,000噸,LFP 8,400噸,其他約1,000噸。”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介紹,目前NCM是用量最大的正極材料,主要用在18650等圓柱型小電池的制造上,這些電池的制造以日韓企業(yè)為主。中國企業(yè)的鋰離子電池產品主要還是以方型電池為主,因此用量最大的正極材料還是LCO。
全球的正極材料產能大體上存在向中國轉移的發(fā)展趨勢,另外,由于中國企業(yè)的正極材料產品相對廉價,產品的品質和加工性能等又在不斷提升中,因此中國企業(yè)的市場份額這兩年在顯著提升。上圖顯示,2013年中國企業(yè)的正極材料供應共計57,650噸,同比增長33.45%,增幅最大;市場份額49.83%,較2012年的47.37%有進一步提升(其中,非上市公司天津斯特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LFT產品銷售突破1000噸,目前該公司的三元材料已批量供貨;2014年7月18日,比亞迪宣布在巴西的總投資額將達到4億美元。在2014年年底或2015年年初,比亞迪擬在巴西購買土地興建工廠,用于生產磷酸鐵鋰電池。)。中國正極材料企業(yè)的獲利能力均比較差:2013年湖南杉杉實現(xiàn)營收127,814.98萬元,凈利潤3,895.49萬元,計算得其凈利潤率僅為3.05%。當升科技2013年營收6.3億元,凈利潤970.35萬元,計算得其凈利潤率更是只有1.54%。這還是在LCO產品有出口退稅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,如果LCO取消出口退稅,這些企業(yè)的獲利能力會更糟糕。
日亞化學是日本最大的正極材料企業(yè),也是全球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綜合技術實力最強的企業(yè),該公司2013年以1.09萬噸的正極材料供應量位居全球第二,其中NCM約8,500噸,占據絕大部分,此外還有LCO、NCA、LMO等材料產品。日本電工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錳酸鋰動力電池用LMO材料的供應商,該公司專注于LMO的研發(fā)和生產,把單一業(yè)務做到了極致,2013年的供貨量在3,300噸左右,給日產Leaf EV供應動力電池的AESC(日產與NEC的合資企業(yè))是其最大客戶。
住友金屬礦山是全球最大的NCA材料供應商,全年供貨量在2,800噸左右,較2012年翻了一番有余,其NCA產品全部供應給松下,用作給特斯拉的18650電池制造(注:給松下供應NCA前驅體材料的中國企業(yè)金瑞科技,并未真正介入到特斯拉的產業(yè)鏈,松下用其前驅體材料主要是制造消費類小電池)。如果住友金屬礦山的產能儲備充足,它的NCA材料2013年供貨總量還會更高。
韓國正極材料企業(yè)主要有韓國優(yōu)美科、L&F、ECOPRO、JGC等,這些企業(yè)的產品基本上都是NCM,韓國優(yōu)美科2013年以1.37萬噸的出貨量高居全球榜首,其中約1.27萬噸為NCM材料,公司將與美國3M公司的合作發(fā)揮到了極致。優(yōu)美科的LCO產能全部搬遷到了中國廣東的江門,隨著生產線產能的逐步釋放,公司LCO的供貨量未來或會有所增長。
L&F是韓國第二大正極材料企業(yè),2013年出貨量7,600噸,其中絕大多數是NCM,有400噸NCA,產品主要供應韓國的兩大鋰離子電池巨頭三星SDI和LG化學。這幾年正極材料價格的持續(xù)下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L&F的盈利能力,導致其生存出現(xiàn)危機,目前L&F正在尋求資本的幫助,就是把公司整體出賣也在考慮范圍內,感興趣的企業(yè)或資本可以關注下。ECOPRO也是NCM材料企業(yè),2013年出貨量約1,500噸左右,公司已計劃在中國浙江上馬一個萬噸NCM材料生產項目,以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產量和盈利能力。JGC主要生產汽車動力電池制造所需的LMO材料,2013年公司LMO的出貨量約在1,000噸。
全球的正極材料產能大體上存在向中國轉移的發(fā)展趨勢,另外,由于中國企業(yè)的正極材料產品相對廉價,產品的品質和加工性能等又在不斷提升中,因此中國企業(yè)的市場份額這兩年在顯著提升。上圖顯示,2013年中國企業(yè)的正極材料供應共計57,650噸,同比增長33.45%,增幅最大;市場份額49.83%,較2012年的47.37%有進一步提升(其中,非上市公司天津斯特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LFT產品銷售突破1000噸,目前該公司的三元材料已批量供貨;2014年7月18日,比亞迪宣布在巴西的總投資額將達到4億美元。在2014年年底或2015年年初,比亞迪擬在巴西購買土地興建工廠,用于生產磷酸鐵鋰電池。)。中國正極材料企業(yè)的獲利能力均比較差:2013年湖南杉杉實現(xiàn)營收127,814.98萬元,凈利潤3,895.49萬元,計算得其凈利潤率僅為3.05%。當升科技2013年營收6.3億元,凈利潤970.35萬元,計算得其凈利潤率更是只有1.54%。這還是在LCO產品有出口退稅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,如果LCO取消出口退稅,這些企業(yè)的獲利能力會更糟糕。
日亞化學是日本最大的正極材料企業(yè),也是全球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領域綜合技術實力最強的企業(yè),該公司2013年以1.09萬噸的正極材料供應量位居全球第二,其中NCM約8,500噸,占據絕大部分,此外還有LCO、NCA、LMO等材料產品。日本電工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錳酸鋰動力電池用LMO材料的供應商,該公司專注于LMO的研發(fā)和生產,把單一業(yè)務做到了極致,2013年的供貨量在3,300噸左右,給日產Leaf EV供應動力電池的AESC(日產與NEC的合資企業(yè))是其最大客戶。
住友金屬礦山是全球最大的NCA材料供應商,全年供貨量在2,800噸左右,較2012年翻了一番有余,其NCA產品全部供應給松下,用作給特斯拉的18650電池制造(注:給松下供應NCA前驅體材料的中國企業(yè)金瑞科技,并未真正介入到特斯拉的產業(yè)鏈,松下用其前驅體材料主要是制造消費類小電池)。如果住友金屬礦山的產能儲備充足,它的NCA材料2013年供貨總量還會更高。
韓國正極材料企業(yè)主要有韓國優(yōu)美科、L&F、ECOPRO、JGC等,這些企業(yè)的產品基本上都是NCM,韓國優(yōu)美科2013年以1.37萬噸的出貨量高居全球榜首,其中約1.27萬噸為NCM材料,公司將與美國3M公司的合作發(fā)揮到了極致。優(yōu)美科的LCO產能全部搬遷到了中國廣東的江門,隨著生產線產能的逐步釋放,公司LCO的供貨量未來或會有所增長。
L&F是韓國第二大正極材料企業(yè),2013年出貨量7,600噸,其中絕大多數是NCM,有400噸NCA,產品主要供應韓國的兩大鋰離子電池巨頭三星SDI和LG化學。這幾年正極材料價格的持續(xù)下降已經嚴重影響到了L&F的盈利能力,導致其生存出現(xiàn)危機,目前L&F正在尋求資本的幫助,就是把公司整體出賣也在考慮范圍內,感興趣的企業(yè)或資本可以關注下。ECOPRO也是NCM材料企業(yè),2013年出貨量約1,500噸左右,公司已計劃在中國浙江上馬一個萬噸NCM材料生產項目,以降低生產成本,提高產量和盈利能力。JGC主要生產汽車動力電池制造所需的LMO材料,2013年公司LMO的出貨量約在1,000噸。